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美国应乐于接受与中国共存,寻求“双重竞争”模式

  【文/观察者网熊超然】当地时间4月25日,美媒《商业内幕》(BusinessInsider)发表了阿克塞尔·施普林格出版社(AxelSpringer)负责人马蒂亚斯·德普夫纳(MathiasDöpfner),对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专访。期间,中美关系自然是绕不开的重要话题。

  对于中国的“紧追不舍”,基辛格指出,美国是有史以来第一次遇到这样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对此,他认为美国当然必须阻止中国崛起,但同时也需要学会和中国这样的大国“相共存”。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例,他还提出了一种“共存中压制对手”的双重竞争模式。

  此外,基辛格也谈到了拜登政府上台执政后,美欧之间重建伙伴关系,对于这一双边关系,他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悲观,但依旧赞同拜登政府强调美欧关系重要性的做法。

  

  《商业内幕》报道截图

  “美国要乐于接受与中国共存”

  在询问有关中美关系这样引人注目的话题时,德普夫纳首先强调,外界预计中国到2028年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而就在拜登今年年初就任之前,《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华盛顿方面认为这是一种挑衅,这意味着未来美欧关系与美中关系将如何发展?”

  基辛格则表示,此前包括奥巴马政府在内,美国政府一直试图将两国关系保持在传统上得到认可的范围内,然而拜登现在面临着一个事实,那就是公共舆论认定中国不仅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而且还是(美国)与生俱来的敌人。

  “在几千年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一直都是一个大国,因此,中国的复兴并不让人感到惊讶。”基辛格认为,这是美国有史以来头一次面对一个在经济领域可以与自己势均力敌的国家,而这个国家自古以来就很擅长处理国际事务。

  值得注意的是,基辛格话说到此表示:“当年苏联人可不是这样,因此,就当前危机而言,它简直让人想起冷战时期的那些问题。”

  

  资料图: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图自澎湃影像

  “想起冷战?”采访人德普夫纳追问基辛格,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基辛格认为,美国所要应对的重大问题不仅仅是阻止中国崛起,因为这是必须实现的目标,而除此以外,美国仍需要与像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共存。

  “中国人和俄罗斯人对待历史的看法很不同,俄罗斯领导人一直都没有安全感,不断在抵御潜在敌人,因此他们把影响力看得很重。”基辛格称,中国的看法则更为复杂,儒家的观点认为,如果中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能力,就能得到世界其他各国的尊重,并使得世界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中国人的喜好。

  “在帝国时代,中国按照外国在文化上与自己的接近程度来加以划分,有专门的一个部门负责给这些国家制定不同的外交政策。”基辛格声称,美国必须做好反对中国建立霸权的准备,但与此同时,也应该对接受共存政策保持开放态度。

  回到美欧关系和美中关系的问题上,基辛格表示,如果欧洲奉行的是利用美中分歧捞取好处的政策,势必将使对抗变得更加尖锐。他不主张“讨伐”中国,但赞成达成一个共同的战略共识,这样局势就不会因为不断谋求利益而进一步恶化。

  基辛格提到一种“双重竞争”模式

  在中美竞争中,德普夫纳拿出人工智能技术(AI)举例,宣称中国在这方面获得了“不公平的优势”,在人工智能竞赛中获胜的可能性不小,并询问基辛格,未来是否会出现中国单边主导人工智能领域治理的情况?

  他则回答称,此前自己对人工智能一无所知,但如今对此研究颇深,并强调了人工智能以及美国需要在这一方面保持高水平的重要性。

  对此,基辛格分为两个层面作了分析阐述。首先,拥有出众的人工智能技术确实可以击败任何按照市场原则运作的竞争对手,但他并不承认中国一定会在这一领域强过美国。在他看来,美国在人工智能方面拥有许多创造性资产,美中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将不可避免。

  随后,基辛格谈到了一种可以“压制对手的倾向”,但依旧提到了“共存”这一点。

  “现在,共存依赖于双方都在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的同时,不寻求摧毁对手。双方要把共存放在寻求主宰地位之上,需要这些高科技国家领导人达成谅解。我们必须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欧洲人尤其清楚既不能打赢又无法结束战争会带来什么后果。”

  基辛格指出,美国有责任去尝试这种“共存中压制对手”的双重竞争模式(dualcompetition),他也坚信美国应该能够保持竞争力。

  “在中国与西方的竞争中,一个关键目标是必须防止它演变成一场全面的人工智能冲突。这意味着,虽然双方都有战胜对方的能力,但谁都别运用这一能力,他们应该基于‘某种谅解’限制这种能力。”

  美欧“心灵分离”,新关系尚未能建立

  去年12月底,《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可仅过了四个月时间,近期中欧关系却开始出现一些变化,欧盟屡次对中国内政事务指手画脚,对中方官员发起制裁,甚至有议员以“不批准《中欧投资协定》”相威胁。

  而据美国时政媒体“政客新闻网”欧洲版(politico.eu)当地时间4月25日报道,该媒体近期看到了一份欧盟内部高层报告,报告内容呼吁欧盟采取“更进一步的强有力措施”,以回应中国带来的新挑战。

  

  当地时间3月24日,比利时布鲁塞尔,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出席新闻发布会。图自澎湃影像

  在这一专访中,德普夫纳也询问了基辛格对新冠疫情以及之后美欧关系的一系列看法。“为了挽救生命,必须实施‘专制的防疫政策’,这一场流行病是否加强了‘政治权威’,让‘民主’变得更加‘独裁’?”

  基辛格表示,这一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苗接种情况。虽然美国目前仍是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但他却认为,在这方面,美国和欧洲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差距。“如果感染情况持续保持在高水平,那么在大西洋对岸,我们将目睹民众对领导人和机构的信任危机。”

  在这场疫情中,欧洲方面似乎乱了阵脚,基辛格则对当前美欧重建跨大西洋战略关系并不乐观。

  “在美国,这段时间人们的国族归属感在增强,在上届政府的影响下,美国人对外国人开始漠不关心。相比之下,在二战结束后不久以及之后的约30年间,美欧在根本上密不可分的观点是十分普遍的。可如今,这种想法不再流行,现在美国媒体上鲜有关于欧洲选举的报道。从这个意义上讲,(美欧)某种程度上发生了‘心灵分离’(psychologicalseparation)。”

  “您曾经说过,如果美欧不重建一种紧密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欧洲终将成为亚洲的一个附庸,您认为现在有没有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德普夫纳提出了一个刁钻的问题。

  基辛格认为,美国方面有人可能会“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基于疫情后期的良好表现,未来可以采取比较“闭关自守”、或是“孤立”的方式行事。但现在的政府始终强调美欧重建联系的重要性,对此他表示赞同。

  “这很重要,但我认为我们尚未找到重建大西洋两岸关系的新途径。这种关系从本质上来讲,通常被定义为‘美国回归领导地位’,但实际情况却是,欧洲正寻求的是合作性自主,而不是来自上层的指导。”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延伸阅读

  今天,基辛格、姚明谈中美!

  基辛格谈“乒乓外交”启示:要做出重大决策,有时要从一些小的步骤做起;姚明:交流是唯一办法。

  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纪念活动24日在北京首钢园区举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活动上发表视频致辞表示,“乒乓外交”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重要事件。这一事件的重要启示在于,要做出重大决策,有时要从一些小的步骤做起。同时,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是美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乒乓外交”于1971年发生时,基辛格是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当时中美两国正通过巴基斯坦渠道相互传递信息。“(给美国乒乓球队的)访华邀请来得突然,并被美国媒体广泛报道,中国领导人在其中表达了邀请美国人访华的意愿”,基辛格在致辞中回忆称,“后来我们了解到是毛泽东主席亲自指示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队访华,他是在美国代表团结束在日本参加世锦赛行程、即将离日回国的最后时刻做出了这一决定。”

  

  基辛格发表视频致辞摄影:李昊

  在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后不久,基辛格于1971年7月秘密访华,一年后,尼克松总统也访问中国,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得以开启。“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我对此怀有温暖的回忆”,基辛格说,在当前美中两国围绕某些重要问题存在分歧之时,这一事件也代表了我们许多人对未来的一份期待,那就是美中两国人民能够基于两国在世界格局和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在彼此之间达成一种谅解,“期待美中两国都确认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和平与繁荣的世界秩序”。

  如何化解中美人文交流中的误解和偏见?姚明:交流是唯一办法

  4月24日,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出席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纪念活动。在谈到如何有效化解中美人文交流中的误解和固有偏见时,姚明表示,交流是唯一的办法。

  “我觉得交流是唯一的办法。在没有交流之前,误解和偏见永远存在,只有通过交流去化解。一些误解未必是偏见,但误解是天然存在的,因为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姚明说。

  同时,姚明也表示,恰恰因为类似现象存在,所以人们更需要创造交流的平台、机遇和桥梁,来打通误解。

  24日上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美国人民友好协会于北京首钢园区举办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纪念活动。体坛名将刘国梁、姚明、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篮球明星马布里等中美各界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展开交流。

  

  中国篮协主席姚明(左)与北控男篮主教练马布里(右)接受采访。摄影:李昊

  本次活动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为主题,通过回顾中美“乒乓外交”历史及讲述中美民间在体育等领域交流合作故事展示中美人民追求美好世界和生活的共同愿望。


深圳入户条件2021新政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