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乱象难治理?这一招儿釜底抽薪

赚钱

  

  近日

  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

  介绍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

  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

  

  

  针对外在因素影响学生睡眠问题

  《通知》提出了3个“中断机制”

  其中一个为校外培训时间“中断”

  要求校外线下培训

  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

  线上直播类培训

  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

  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

  作业练习、微信群打卡等

  任何形式布置作业

  可见,校外培训乱象

  已成为影响学生健康生活

  作息的重要因素——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谈到“校外培训乱象”问题时强调:

  “家长们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别的孩子都学那么多,咱们不学一下还行啊?于是争先恐后。这个问题还要继续解决。”

  校外培训乱象也是家长近年来热切关注的社会问题,经常引发舆论热议。校外培训乱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治理应该从哪方面着手?近日,记者做了深入关注。

  

  超前教学、广告轰炸,校外培训机构在家长中贩卖教育焦虑

  去年年底,中国儿童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0)》,其中提到校外培训已成为现今大多数儿童教育的必需品:2019年对上海市33043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6260名学生表示参与过校外培训,占比高达79%。

  中小学生参加校外培训已经习以为常,导致孩子天天连轴转。“作为一名教师,同时也作为一名家长,我目睹了孩子走出校门就被送进培训机构的疲惫。孩子们的时间被挤占,生活场景被挤压得极度单一,课外阅读、社会交往、劳动实践的时间被占领。”全国人大代表,安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黄艳认为孩子课外时间被校外培训占据,错过了全面发展、成长的机会。

  

  不少校外培训机构经常打着“你不来补课,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者”等“套路”广告语,在家长中贩卖教育焦虑,并以超前超纲超时教学,作为招揽和维护生源的手段。

  与此同时,校外培训机构又启动了“烧钱”营销,铺天盖地的广告之下,家长的焦虑与日俱增,似乎不给孩子报个培训班,就是在虚度时间,成绩会立马被身边同学赶超。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景虹发现,打开电视,就会被培训机构的广告包围,什么“找一线名师,学解题大招”“想要好成绩,就找好方法”,教育培训机构的口号层出不穷,挑动着家长的神经。“这让人感觉,好像全国人民的孩子都在补课,都在上培训班。家长越看越着急,越着急,就越想把孩子送去刷题、上课。”李景虹说。

  家长对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愿望,加上校外培训机构狂轰滥炸的广告,催生了校外培训的广阔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或主动或被动地参加了校外培训。

  违背教育规律,为了解题而学,严重伤害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能力

  记者打开某在线辅导机构官网,首页强调“以科技助力教育”“拍一下,秒出解题思路”……网络上充斥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广告语,变着法地吸引孩子和家长的眼球,其打出的广告语迎合了部分家长对考试和分数的需求。

  曾经在全国知名教育机构任职的侯老师,目前在一所公办中小学任教,回忆起在校外培训机构的任教经历,他坦言:“大部分教育机构是应市场需求而生,专注于帮助学生提分。糟糕的是,由于辅导内容很多是超前课内,同时相当一部分是解题套路运用,不仅破坏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极大影响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校外培训专注于解题应试的指向,“唯分数论”的教学方法,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严重伤害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能力。

  《人民日报》曾对这一现象进行痛批:数学本应锻炼思维,有培训机构却将初中数学总结为985个知识点、196个“口诀”;作文本应表达真实情感,有培训机构却将作文分为16类,每类都有模板;思政课本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培训机构却将高中政治总结为430个必考知识点、150多个“大招”……

  一些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偏离了教育的目标,在当今强调核心素养养成、发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训机构在学校教育体系之外“自成体系”,造成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加重了学生负担。

  《半月谈》评论员褚朝晖发表评论说,在学校这一国民教育体系之外,培训机构正在构建另一个“教育体系”。

  他指出,实际上,多数培训机构钻了教育评价体系和考试招生制度不完善的漏洞,不注重开展全过程教育,只关心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

  

  一些学生和家长受“唯分数”“唯升学”影响,也仅从提高考试分数出发,将越来越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用在参加校外培训上,越来越多的学生难以依据国家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课时安排、教育程序,完整、系统地接受义务教育。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与遵循,但是校外培训机构构建起的教育模式挤压了学生正常的教育教学时间、内容和价值取向,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完全相背离。

  乱象痼疾,治“标”更要治“本”

  “近年来,我一直关注校外培训治理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切感到中小学文化课程类课外培训机构的无序发展对中小学生的伤害、对教育事业的危害,以及人民群众对这类培训机构的不满和无奈。”黄艳介绍,在2013年她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时,就提出了“加大力度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建议。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校外培训乱象的关注从未间断过,我国也相应出台了系列法律法规、文件,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为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明确,坚决禁止应试、超标、超前培训等行为;等等。但校外培训乱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对此黄艳认为,各地在校外培训治理中明显力度不够,亟须从法律层面加大规范力度。

  “建议将近年来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出台的现有政策规定加以汇总、修改和充实,尽快从国家层面开展立法工作,或由国务院制定出台‘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条例’,为监管、执法、守法等提供有力支持,为整个教育培训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黄艳说。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规范校外培训”。3月3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入贯彻“十四五”规划,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有关情况。

  在谈到“规范校外培训”等方面的规划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今年教育部把这项工作列入重点工作任务,对校外培训机构,将坚持依法治理、综合施策,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从严审批培训机构,强化培训内容监管,创新收费管理方式,规范培训行为,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切实维护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针对校外培训乱象治理,不少专家学者建议,要实现“标本”兼治,离不开教育生态的系统性改革。

  褚朝晖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治理校外培训乱象,“必须优化整个教育运行体系,改进评价标准,以更高的标准实现学校间的均衡,提升学校的活力与效能,从根本上减少家长和学生对‘提分’的需求,这才是对培训乱象釜底抽薪、最为有效的治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秉持着同样的观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办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以及改革中高考评价制度,才是治理校外“治本”之策。“必须意识到,只要按单一分数标准评价选拔学生的评价体系不变,基础教育的竞技化实质就很难改变,就很难把学生和家长从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熊丙奇说。

  在政府部门加强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的同时,作为家长,对于孩子学习、成长更应保持理性。吕玉刚呼吁各位家长:“要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成才观念,理性地、客观地看待社会培训,不给孩子过多施加压力,科学、适度地安排孩子的学习、生活和锻炼,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身心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

  请让孩子健康成长

  关于培训乱象

  您有什么看法

  欢迎留言分享

  

  原载:《教育时报》

  作者:教育时报记者王磊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教师”。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